Monday, December 10, 2012

不一樣的十月 ﹣ 從農耕開始之第四課 (十月廿八日)

天氣好得很,藍天白雲,感恩香港有這一遍綠色,能聚集理念相近的朋友。

上一堂因為提早離開了,錯過了撒種子的機會。今次星期回到農地,有些種子已發了芽。
菜心 
粟米  

TV老師簡略再講一次粟米要相隔一尺,還有把泥土包著幾顆種子的泥波種植法。

不能一次過放太多種子在泥波內,也不能太濕,否則會黏得太多種子。而這個方法則適合大一點的種子,而植林時用泥波這方法就最理想。
例如澳洲因為天氣太乾旱,容易有山火破壞山林。植林時採用泥波種植法,雖然生長會慢一些,但發芽階段不用太多雨水,當雨季來臨,植物便會急速生長。因為不用翻土,不會傷害泥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種植方法。尤其是行雷閃電時天空中的氮滲進泥土,像施肥一樣可給葉面吸收養份。雖然,現在在巿場上買到的種子已失去了在大自然生存的能力。

台灣幾十年前曾熱衷於研發,種植不同的大型植物以保障有足夠食物。由於台灣有高山又有低地,所以品種繁多。

又談回所種植物,昆蟲多選擇吃掉生長得不好植物,先食老弱病。植物知道有枯萎的危險,便會將葉與主幹關連切斷,把養份輸給主龫。有些植物則會把毒液輸到最好的葉子吸引昆蟲吃掉死亡。而生長得健全的植物則會越早開花,傳播種子以完成使命。

芥蘭
黃曲條跳甲
如果植物有病,如葉好黄,有機會是苗不好,水不夠或當營養過度時,植物會很嫩令細胞膜薄,那便很容易被侵襲。而黃曲條跳甲的幼蟲叫綫蟲,喜吃植物根部,最愛十字花科,如菜心芥蘭白菜。如果秋至冬也種植菜心,黃曲條跳甲便會越來越多。惡性循環下普通農夫又會以打農藥解決,保值菜葉光滑。

其實有辦法不用農薬,例如夏天種瓜,因為瓜類耐水性,虱在90%水份中便會窒息死亡,即使秋天種十字花科也好少虱。而一些食素微生的幼蟲留在土壤, 不死而再繁殖,抗藥性會更強。使用農藥,會令泥土越來越硬,最後農民可能會以翻土機來翻土,帶來更大的破壞。


同學帶了廚餘做堆肥
所以有機耕種的目的,不是為了吃更好味的菜,而是讓我們怎樣把破壞減至最少而土壤因充滿不同的微生物而更肥沃。

那天,TV老師終於帶我們到了遊覧馬屎埔村。其實不是所有村民都是實行有機耕種。TV老師也說有些農夫是以耕種維生,認為自己不能承受那有機耕種那種不穩定性。為確保作物收成的量,化肥農藥根本不用不可,而沒有想過,亦不考慮從根本改善土地肥沃及蟲害等問題。而且一般農夫種植的數類很單一,耕作只是流水作業。反之,有機耕種是一種考慮怎樣與自然安然共處耕作方法,所以會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而我們經過了馬屎埔其中一位主要的有機農夫區先生的農田。作物種類很多,而且也生長得很健康。因為植物不但會受蟲害影響,有時也會受雀鳥侵食。因為區先生有時會為一些植物加上蓋,防止侵襲。

TV老師亦帶了我們到馬寶寶農場,那兒也是有不同種類的蔬菜,如蕃茄也有不同品種。老師說多樣化能避免單一品種如有病便會很快被傳染。那天,我們不但看見了老師手中的短腳白蘿蔔,還有紅蘿蔔的幼苗和長得很高的粟米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