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街出不得,氣吸不得這最燃眉之逼的時候,我心中的一團火開始問自己,在垂死的時候應該怎樣掙扎?
被打救無望,不如先救救自己,即使是一天也好。
今年的十月,開始了做了兩件事。
首先,參加了龐一鳴發起的“唔幫襯大地產商的聖誕”。
第二,是參加了馬寶寶舉辦的“永續農業耕種班“。
“唔幫襯大地產商的聖誕”還沒有什麼貢獻,遲些再談,先說去了四次的“永續農業耕種班“。
馬寶寶是什麼就不詳談了,大家可以在各大雜誌和探討新界東北發展的節目內發掘有關他們的資料。
十月七日,天氣還有點熱,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耕田。
早上七時起床,九時到達粉嶺火車站A2出口,坐小巴到綠悠軒下車,再走3分鐘,便是馬寶寶農場了。
首堂,以為可以悠悠閒閒,郤是大錯特錯。
先點名,然後由農業第二代負責人Becky簡介一下馬屎埔,由於第一次不習慣,坐了一會兒,已被蚊子叮了幾口,幸好用了幾滴農場提供的香茅油才逃出生天。
然後老師TV便二話不說便帶我們到耕種的土地, 那是最近村口的,剛除了雜草後給我們作實習的田,雖然有很多垃圾,膠袋,雪櫃,床褥等,但目光放遠,還是藍天白雲綠草如茵。
老師叫我們先圍一圈坐下,用手翻翻泥土,問我們看到的是什麼?
那一刻,感覺已得奇怪,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壤,曾幾何時會這樣注專地研究它?
同學們說,看到雜草,看到昆蟲,老師說,知道雜草的種子是怎樣的嗎?原來滿佈在泥土上的一點點黃色,像稻米一串串,但體積比芝蔴還小的,便是無處不在雜草的種子。
數量多,繁殖力又強的雜草,跟人類有點相似,只是後者會破壞地球而已。
TV老師開始說明雜草其實並非如普通農夫眼中的垃圾,要除之而後快,反之,善用雜草,便是有機永續耕作的第一步。
泥土中主要令植物生長的三個元素是氮,磷,鉀。我對化學方面一無所知,中三時考試負分後從此緣盡化學學科。這些元素,對我來說只是陌生的三個字, 但郤是萬物生長之源。
普通農夫用火水除雜草,不但殺死了微生物,令泥土中的自然養份消失,只剩下重金屬中的鉀,泥土枯楬又要用化學肥來補足。
老師說其實雜草加上我們生活上的廚餘,便是最天然,又最有營養的有機堆肥。他常常說泥土就像銀行戶口,人類只懂不斷提取,郤不懂得存錢,總會落得清袋的一天,泥土亦然。
把應該放回泥土做肥的東西如糞便,廚餘等郤送進大海和堆田區,郤不能自然分解後回到土壤中,是其中一個令氣候失衡,天然反常的原因。
因此第一課TV老師教我們做的,便是有機堆肥。老師叫我們收集田裹的雜草,搬到一角,堆到像一個小山丘。
然後,逐少逐少便把雜草堆成一層約1米X1米的正方形,在上面放上豆渣,咖啡渣,茶葉渣(吃完飯的廚餘的骨頭或水果皮也可,只是有機會發出臭味),這些從綠悠軒街市檔收集得來的廚餘,除了可以循環再用,還能夠增進社區的鄰舍溝通。
雜草,廚餘,加水後又加上雜草,不斷重覆,直至如圖中的高度,最後蓋上布。
老師說,最初三個星期要每星期重覆相同動作,把堆肥重翻一次,中間加點雜草,第四個星期可以每兩星期才反堆肥。
不要以為輕而易舉,對我們這些城市人來說,在烈日下製造一組堆肥,令我們汗流浹背。
可是,能夠把本來被棄置的東西放回大地,流點汗又算什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